近期,我校极品尤物
量子材料超快光谱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Optical signatures of lattice strain in chemically doped colloidal quantum wells”的研究成果,重庆师范大学余俊宏教授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Manoj Sharma博士和Hilmi Volkan Demir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土耳其Bilkent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为合作单位。
晶格应变在调控胶体纳米晶体的光电性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异形或异质结构的纳米晶体中,晶格应变的识别和测量已较为成熟;但在化学掺杂的纳米晶体中,由于掺杂原子分布稀疏且晶格失配尺度极小,传统手段如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或稳态光谱法难以实现对其晶格应变的可视化与定量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创新利用飞秒分辨的相干声子光谱技术,直接测量了CdSe胶体量子阱中由Cu原子掺杂引起的晶格应变。研究发现,Cu掺杂诱导的局部晶格收缩会产生压电场,并通过光激发下载流子的局域化行为对该压电场进行“光学屏蔽”,从而激发相干态声学声子。通过对比掺杂与未掺杂样品的声子振动相位、寿命和幅度,研究团队成功提取出掺杂诱导的压电场强度,约为102 V/m。

图:晶格应变的超快光谱测量
该研究不仅为化学掺杂胶体纳米晶中晶格应变的检测提供了高灵敏度、非接触式的光学方法,也为未来设计和优化掺杂型纳米材料的光电性能奠定了基础。
原文链接://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598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