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沙坪坝区陈家桥学府社区二楼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重庆物理学会与极品尤物
联合打造的"物理奇趣实验室格物致理润童心"科普课堂来到这里,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物理魔法剧场"特色科普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魔法"形式,让科学知识在趣味互动中悄然浸润童心。

"小朋友们看,小太阳图案在装满水的杯子里消失啦!"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动手实验。当清水缓缓注满印有图案的玻璃杯时,原本清晰可见的图案突然"隐身"。志愿者用"光宝宝会拐弯"的生动比喻,解释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原理。孩子们瞪大双眼,轮流操作,亲身感受这一神奇的光学现象。

塑料膜紧绷在碗口,细小的盐粒均匀撒在上面。孩子们对着碗口发出声音,盐粒随着声波的振动翩翩起舞。"我声音大,盐粒跳得高!"一个男孩兴奋地发现声量与振动强度的关系。志愿者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盐粒会跳舞?"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声波传播这一抽象概念变得生动易懂。
孩子们手持吸管,蘸取特制的彩色泡泡水,轻轻吹气后在画纸上留下绚丽的泡泡印记。泡泡破裂后留下的色彩印记,被共同拼成小花朵、小太阳等可爱图案,在孩子们的创意构思下,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泡泡画逐渐呈现。志愿者解释道:"泡泡之所以有颜色,是因为光在泡泡膜上下表面反射产生的干涉现象。"

环节聚焦儿童心理健康。志愿者展示“开心笑脸”“难过哭脸”卡通牌,鼓励儿童表达参与“剧场”的心情;随后分发空白脸蛋画纸与蜡笔,让孩子们用红色代表开心、蓝色代表难过,将情绪转化为绘画作品;分享环节中,多名儿童主动举画讲述创作想法,志愿者带头鼓掌并贴上“勇敢小明星”贴纸,充分激发儿童表达欲与自信心。

志愿者化身“安全小超人”,手持卡通游泳圈道具讲述防溺水小故事,通过“能否独自去池塘玩水”“看到同伴落水该找谁帮忙”等卡通卡片提问,引导儿童主动思考安全问题,答对者获“安全小星星”贴纸奖励;随后,全体参与者齐唱配有动作的防溺水儿歌,将安全意识融入生动互动。
在活动的尾声,"合影小魔法"环节为这场科学之旅画上了温馨的句号。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共同举起亲手制作的科学作品——有绽放着彩色泡泡的画作,有记录声音振动轨迹的盐粒画,还有展现光学奥秘的折射实验成果。伴随着一声清脆的"科学魔法真好玩"的欢呼,镜头定格下了张张洋溢着成就感和喜悦的笑脸。
原文链接://www.cqnews.net/1/detail/1417179004465319936/web/content_1417179004465319936.html